2019-08-12 09:47:33 公务员考试 https://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考试信息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17797252905,备考QQ:397590581,微信号:17797252905
【材料1】小县城大手笔:河北正定斥150亿巨资恢复古城风貌
河北正定是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6.5亿元的小县,提出要投资150亿元恢复古城风貌。正定县委此前提出了恢复古城风貌、提升产业水平以及实施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计划将古城风貌恢复工程谋划包装成一个大项目,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全面加快古城风貌恢复进程,打造古城文化品牌。150亿元的投资正定县人民均摊3.4万元,如果分给群众,不仅大大改善民生,还会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如果投资民生项目,效益更大,将会使财政、百姓都受益。这笔钱为什么不用在改善民生上,却要恢复面目全非的古城?
【材料2】故里名胜:斥300亿“拜鬼”
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名胜风景区”、湖南株洲“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项目,计划分别投资4.4亿元和100亿元,这两个地级市2009年的财政收入分别是17.5亿元和100.33亿元,上述项目就要占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全部。两个项目分别占地3000亩和2970亩,对于人均耕地只有0.87、0.85亩的湖北、湖南省来说,这3000亩地,相当于3500多人的耕地面积。山东曾在2008年计划投资300亿元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遭108位全国政协委员签名反对,甚至被公众批判为“宁可300亿拜鬼,不肯拔一毛利民”。从2003年到2008年,河北巩义为了打造“杜甫故里”,强迫当地村民四次搬迁。有人慨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精神与这样的城市如何匹配?
【材料3】
因总耗资超10亿元,“中国丹霞”被网友们授予“史上牛申遗”的名号。率先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牵头者、捆绑申遗成功的六大景区之一的“湖南崀山”所在的湖南新宁县,其实只是一个2008年财政收入刚刚突破2亿元的小县城,在申遗所付出的10亿元代价中,该县就承担了4.5亿元。众所周知,小政府这般“破釜沉舟”的底气也正是来源于“申遗”成功后的巨大经济利益……
面对小政府这等豪赌的勇气,不禁要思考:政府本是国家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而产生,其使命是利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但如今的一些政府却在一边疯狂地汲汲于各类有利可图的政绩工程,挤占民间投资;一边又对本应承担起的教育、医疗、水利等公共事业哭穷装可怜。如此的行为逻辑与偏好不得不让人怀疑:也许他们真的已经忘了赋予他们权力的公众、忘了自身的义务,而只记得与己相关的利益与前途了。
【问题】据以上材料,分析某些地方政府热衷于申遗的原因,并对此现象作出评论。
【解题思路】
为什么“申遗”?——申遗背后的真正动机
每个申遗成功的地区,无不是质变的开始。其明显也被地方政府看重的好处体现在带动地方财政收入上。申遗地官员均坦然承认是被世界遗产的巨大光环和巨大经济利益所吸引。平遥古城1997年申遗成功,旅游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从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0.96%增长到2008年的13.91%。云南丽江1997年申遗成功,三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13.44亿元。洛阳龙门石窟申报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申遗成功后第二年就高达2700万元。
随着申遗带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地方投资环境也会被极大地影响和拉动。2004年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之后,当年的门票收入和旅游人数实现翻番。当地通过纪念和庆祝活动,在招商节上签约八十多亿,当年就实现投资三十多亿。这是任何宣传效果和广告都达不到的。
经济效益成为“世界遗产”受追捧的关键原因。
申遗的钱从哪来?
在中国,作为主管部门之一的文物局只负责督查各地“申遗”条件是否符合,对各地经费既不作要求也没有统计,更没有义务支持支持。地方政府大多采取先贷款“申遗”,再靠门票等收入偿还的方式。
中国丹霞捆绑申遗的几个地方,财政收入并不宽裕,当地政府投入的资金一是来自上级拨款,二是靠银行贷款。崀山“申遗”共投入4.5亿元左右,其中银行贷款1.55亿元;赤水“申遗”投入的2亿元基本都是银行贷款。湖南崀山花费的成本高,资金来自地方财政、省级财政和国家财政,其中国家拨款2000万。据湖南建设厅副主任王晓良透露,将一条省级公路的17公里迁出景区就动用了几个亿。当地一名管理处人员坦言,“幸亏申遗成功,不然欠下的债恐怕我们这辈子都还不完”。
钱都花在“申遗”上,公共投入怎么办?
地方政府花上巨资“申遗”,必然挤占公共投入,减损公共福利,这是政府“申遗”之举易激起群情的议题。医疗、住房等暂且不议,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迟迟未能实现,而“申遗”不惜血本,两相比照,很容易授人以不分轻重缓急之柄。老百姓有句俗话说的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一个年财政收入刚刚突破2亿元的县,为申遗花费4亿元之巨,不知道这两年新宁县的财政饭可怎么吃,广大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是否会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后延?
【参考答案】
公共性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公共部门必须超越理性“经济人”假设,坚守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这一价值基础。正如张康之教授所指出的“‘经济人’假设不适用于公共领域”,不应该简单地以经济理性衡量公共行政人。承担公共责任是政府产生的根源,亦是政府基本职责,“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和核心目标”。此外,公共政策必须具有普惠性,政策要能够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实际需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公共政策结果也必须具有公享性,能够思及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而,必须纠正和制止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人的“经济人”倾向和自利行为,实现外在制度约束与内在道德约束结合,使政府真正履行公共责任,坚守公共政策公共性这一价值基础和目标,使公共政策永不偏离公共利益准则和公平公正价值取向。
政府行为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政府依靠公众赋予它的权力管理辖区内的公共事务,公众让度一部分权力给政府的目的,正在于通过政府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公共利益)。与公众个人对私人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自由选择不同,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需要有组织的供给方式才能得到满足。正是有了公众所必须而社会个体所不能承担的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职责,政府公共行政和经济管理才具备了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公共利益的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决定了政府行为应以追求、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即将追求公共利益作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公共利益的客观性表现在公共利益客观地影响着社会公众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利益的共享性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遍性或共有性。
(编辑:chenyijing)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