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信息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17797259372,备考QQ:397590581,微信号:17797259372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Ø
标准答案
这句话是指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应该是多元的、综合的、以人为本的。
如果城市建设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可能会压缩或限制城市的功能、破坏城市本有或应有的文化气息、也可能不便于群众生活。
所以,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除了经济和美观诉求外,还应该考虑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经济需求和人文价值需求的统一等。
Ø
阅卷规则
1.本题从信息点、行文逻辑、语言表达3个方面给分。
2.本题的信息点赋16分。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1)理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所表达的表面含义是其负面后果可给2分,答出负面后果的3个方面分别给2分,有:限制城市功能、破坏文化气息、影响生活。
(2)进一步理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标还应该:系统性或综合性给2分、具体表现“经济需求和人文价值需求的统一”2分(相关表达即可);以人为本给2分,具体表现“考虑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等给2分。
3.本题的逻辑分给2分,有逻辑表现为有结构、有因果、层次分明。
4.本题语言表达给2分,表现为:观点明确、语言流利、畅达,不拖泥带水。
第四题: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
Ø
标准答案
地下管廊建设情况讲解稿
各位嘉宾:
大家好。这是月亮湾综合商务区,我市在这里构建了城市地下管廊,它将供电、供水等管缆线路下埋入地,美化了城市的环境。整个管廊设计精巧、科学、安全。而项目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以下几点。
首先,领导重视,并建章立制。市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制定了政策,统筹管理,形成了快速沟通和常态化推进机制。第二,借力资本市场,成立开发公司。融入了社会资本,解决了资金难题。第三,综合考量目标要求,前期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确保了质量安全。比如,在铺设管线时同步建设了全面的监控、感知系统。第四,借鉴国外经验,政府财政兜底,确保社会资金能够盈利,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最后,科学设计权利分配机制、管廊的管理运营方式,盘活资产、提高综合收益、调动了各方的入㾿积极性。比如,提供灵活有偿的使用方式。
Ø
阅卷规则
阅卷操作细则:
根据考生答案的信息、表达的逻辑结构与语言的形式综合给分。
1.本题的行文逻辑结构1-3分。逻辑清晰是指要反应给定资料的逻辑顺序,依据资料应该按照:基本情况介绍—突出亮点重点—成就原因分析来展开。
2.语言表达给1-3分。语言准确是指能够反应资料的信息,同时也应该符合官方讲说的体式要求。这一点阅卷时可参看样卷。
3.关键信息给15分。关键信息是指资料里面反应的信息,信息要全面,信息——分值严格对应。信息表达要符合下列关键点,不要帮考生解释。具体关键信息包括:
(1)构建城市地下管廊,管缆线路下埋,美化城市环境。(2分)
(2)管廊设计精巧、科学、安全。(2分)
(3)领导重视、建章立制。(2分)
(4)借力资本市场,成立开发公司。(2分)
(5)综合考量目标要求,充分论证,确保质量安全。(2分)
(6)借鉴经验,政府财政兜底,确保社会资金盈利,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2分)
(7)科学设计权利分配机制、管廊的管理运营方式,盘活资产、提高综合收益、调动各方入㾿积极性。(2分)
第五题:“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Ø
一类文章
试谈“有”与“无”
“有无之辩”是《老子》哲学的一对命题,主旨强调的是关于世界和具象事物的起源、生成与秩序的关系。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对于处理现实实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如此。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方说:许多城市建设了大量的休闲环境、健身场所,但是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虽然“有”而实际却是“无”;城市建设一味地建楼、造景,而很少考虑建设背后的动因应该是人的需求,有了场景而没有了人!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城市建设的理念问题,如何认识城市建设中“有”与“无”的关系问题。
城市建设首先要做到“有”,该有的一个也不能少。具体来说:一个城市不仅要提供平整宽阔的道路、鳞次栉比的高楼,也要有充分的医疗教育资源、完善的休闲健身场所,还要有系统多元的人文价值与文化艺术塑造的环境。城市建设不仅要满足市民的“栖身”,更要以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化人”。这些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建设了要真正的用到实处,不能搞形象工程,要做到真正的“有”。
城市建设还要做到“无”,不该有的坚决不能有,归于“无”。具体来说:城市不能有脏乱不堪的环境,应该无;城市不能有拥堵不堪的交通,应该无;城市也不能有混乱的治安环境,应该无;诸如此类不该有的因素一概都不能有,应该无!
此外,在哲学中,“有”与“无”又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相互利用、互为因果的。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也应该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一点。在“无”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与创新,转化“无”、实现“有”。有些“有”的东西如果对于城市生活与发展构成了障碍,我们应该让他“无”,避免影响市民的生活,阻碍城市的发展。
比如说:材料中提及的S市独墅湖月亮湾商务区原来像许多城市一样,天空中布满了各种线缆,就像“蜘蛛网”一样,不仅不利于城市环境的塑造,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S市独辟蹊径,开创新的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让原来天空中的线缆全部下埋,还天空以“无”。这种思路与做法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减少了安全隐患,成为全国市政建设的样本。更重要的是地上道路平整,天空没有一张“蜘蛛网”,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这一过程就是让不该有的东西归于“无”。反过来说,地下管廊建设本身也是一个新理念、新做法。他的产生又是开创新的“有”。S市的城市建设理念真正实现了《老子》哲学中的有无之论的深刻理念,称得上城市建设理念的典范。
正所谓:城市建设惠苍生,先贤千年把路引;无到极处须知有,极有更晓无常存!
(编辑:青海华图)
文章页图书通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