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11:16:45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www.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聊一聊行为主义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青海考试交流群汇总】 ,青海人事考试网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17797258271 65299953,微信号:17797258271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行为主义(联结主义)的代表人物弗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
一、巴甫洛夫
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要的考查的有以下三个知识点:大脑皮层的功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一)脑皮层的研究
根据外界刺激条件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这一知识点的基本上以单选题形式出现,即“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或不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或第二信号系统)”只要把握住核心区别点,这类题就算是送分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
第一信号系统一定是真真实实地看到了客观事物而引起了个体的身心反应。比如“观虎色变”、“含梅生津”,就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老虎才害怕、嘴里吃到了梅子才生津,是由具体的事物引起的条件反应。
第二信号系统一定是没有看到客观事物,只是因为大家在谈论这件事物而引起了个体的身心反应。比如“谈虎色变”、“谈梅生津”,个体并没有真的看到老虎,或是真的吃到了梅子,只是由于谈论到了老虎或梅子就引起了个体的反应,这是由语言引起的条件反应。
关于此知识点还有一个争议题,那就是“望梅止渴”到底是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只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望见了梅子能生津止渴。但是这样理解是不科学的,众所周知这一成语是个典故,即“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在将士精疲力竭口渴难耐的时候,就说穿过这片地方前面就有梅林,将士们可摘梅子来吃。将士们听后,口水皆出。”由此可知,将士们此时并没有真的看见梅子,只是因为受到了词语的刺激,引起了嘴里生津的反应。因此,为了科学地解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我们要依据典故来理解,即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1927)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了盖伦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神经活动过程即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这个知识点与神经系统相关,广大考生通常难以理解什么是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强度是指神经的工作能力或耐力,即能不能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对特定的刺激能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二者大体相同就是平衡,否则就是不平衡。不平衡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即精力充沛、非常亢奋;二是抑制过程占优势。比如说有些人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兴奋的时候兴奋,兴奋和安静的力量大体相同,这就是平衡。但是有些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用俗话来说就是“一点就着”,这就是不平衡。
灵活性是兴奋和抑制的转换速度,能够迅速地从兴奋转向抑制就是灵活,不能迅速转化就是不灵活。即面对一个新的刺激,能不能从一种状态转移成另一种状态。
(三)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这个理论当中主要有四个概念和两条规律。
1、四个概念: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2、两条规律:获得和消退、分化和泛化
(1)获得与消退
(2)泛化与分化
二、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ston 1878-1958)的观点主要有以下4个: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外铄论的代表人物、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提出者。
(一)行为主义的观点☆☆
1913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一书,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被称作“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又被称为“无脑的心理学”。
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研究法;
(二)教育万能论
(三)外铄论代表人物☆☆
主张“环境决定论”,提出著名的“一打婴儿说……”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培养成为我想要的任何人,医生、律师、亦或是小偷、乞丐……
(四)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这个知识点是大家易忽视的,同样考题相对较少。考生了解即可。华生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人类学习,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认为除了无条件反射之外,人类的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实验:小艾波特的恐惧形成实验
观点: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率和近因率。频因律:练习的越多,习惯形成的越快。近因率:最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易得到强化。
三、桑代克
联结主义代表人物桑代克(E. L. Thorndike 1874-1949)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后扩充为三卷本,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实验:饿猫迷笼实验
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情景—反应(S—R)”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2)三条学习率: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
含义对教学的启示
效果率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就会得到强化;
行为得到不满意的结果,就会减弱允许犯错,得到满意的结果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练习率行为练习的越多,联结越强多加强练习
准备率行为开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影响联结的形成不搞突然袭击
(三)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实验:面积估算实验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四)记忆的痕迹消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四、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的比较
(一)巴甫洛夫和华生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二)巴甫洛夫和桑代克
不同相同
巴甫洛夫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联结主义
桑代克情景和反应的联结,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到奖励而进行的
真题练习
1.【单选】“谈虎色变”属于( )。
A.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B.联结—试误说
C.完型—顿悟说 D.认知—发现说
【答案】A
【解析】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根据外界条件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谈虎色变”谈论到虎人们脸色就会变得害怕。这就是以语言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就是说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条件反射的获得。因此选A。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理论。B项是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情景的联结。C项是认知学派苛勒的完型-顿悟说,认为学习是顿悟的过程。D项是认知学派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就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单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属于条件作用的( )。
A.分化 B.泛化 C.反射 D.获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泛化与分化。泛化指的是对相似的刺激做相同的反应,也就是说不能区分相似的刺激。比如怕蛇的人,同样看到井绳也会害怕,因为蛇和井绳的外形很像。因此选择B泛化。而 A项分化指的是对相似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即能够区分开相似的刺激。
3.【单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能做出类似行为,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
A.分化 B.泛化 C.类化 D.消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泛化与分化。泛化指的是对相似的刺激做相同的反应。在本题当中,数学课和英语课是两个相似的场景,学生在这两个相似的场景中反应相同,就是泛化。
华图教师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编辑:yingkai02)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