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 10:33:03 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s://qh.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未知
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17797258271,备考QQ:734599948,微信号:17797258271
2020年5月 第五周 教综模拟题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当儿童出现( )的心理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注意力训练。
A.多动症 B.孤独
C.缄默症 D.感觉统合失调
2.婷婷在做数学题目时,时不时的会数一数手指头。根据皮亚杰的相关理论判断婷婷的年龄最可能是( )。
A.2-5岁 B.7-12岁
C.0-2岁 D.12-15岁
3.老师诱导特别害怕考试的小玲缓慢地接触导致考试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该老师使用的是( )。
A.冲击疗法 B.厌恶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森田疗法
4.小孩子跌倒后抬头看家长,如果家长装出很害怕的表情,并立刻去扶,孩子就大哭;如果家长不立刻去扶,而是微笑,孩子则站起来继续走。这和哪个心理学流派的观点有关?( )
A.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 B.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依恋
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非指导 D.完形心理学的顿悟
5.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避免失败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
A.最低 B.中等
C.最高 D.最高或最低
6.一个被父母严厉责备的孩子,当着父母的面可能会“忍气吞声”,但一离开父母可
能就“摔桌子、打板凳”,或者拿小猫小狗出气,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合理化 B.升华
C.投射 D.移置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其出自《礼记・中庸》。
A.慎独 B.爱岗
C.内省 D.终生学习
8.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嗯,麦当劳!想吃?”“想吃!”“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不吃!”很坚定!“太棒了,英雄!回家吧。”儿流着口水,随我回。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以上案例最后宣称“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这不符合德育过程的什么特点?( )
A.儿童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B.儿童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C.儿童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
D.儿童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9.小明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在恭喜他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时,小明说“都是运气好”。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小明所说的“运气”属于( )因素。
A.稳定-内在—不可控 B.稳定—外在—不可控
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 D.不稳定—内在—可控
10.小朋友A把小朋友B的玩具拿走了,问一位小朋友C:“A该不该拿走B的玩具?为什么?”C回答:“不该拿走,因为妈妈不让拿别人家的东西。”C的回答反映了该年龄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阶段。
A.直觉 B.概念
C.自律 D.他律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因此当儿童出现多动症的心理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注意力训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缄默症指儿童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持久的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正常并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在某些精神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顽固的沉默不语的现象。题干描述符合多动症。故本题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对具体、静止的事物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对处于此时期的儿童,大量的直观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让儿童通过一系列的“匹配”活动,形成抽象的数字,例如,板着手指头数数,是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前提。前运算阶段是2-7岁,故本题选A。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老师诱导特别害怕考试的小玲缓慢地接触导致考试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用到的就是系统脱敏法。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强化会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孩子摔倒后家长给予微笑鼓励,能增加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走的行为频率。因此用到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即中等难度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故本题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又称转移或者移置)、文饰、投射等。其中,移置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迁怒”就是这个机制。一个被父母严厉责备的孩子,当着父母的面可能会“忍气吞声”,但一离开父母可能就“摔桌子、打板凳”,或者拿小猫小狗出气,就是典型的移置。故本题选D。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慎独。“慎独”是教师师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它标志着教师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高度自觉的程度。当一个人处于即使做了某些坏事而永远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能够完全依靠自己内心信念的力量约束自己,不做坏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高尚道德的人。故本题选A。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过程的特点: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结果,指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题干中父亲通过一次事情就认为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违背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故本题选D。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韦纳的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或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运气属于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故本题选C。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和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C回答:“不该拿走,因为妈妈不让拿别人家的东西。”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故本题选D。
(编辑:lilia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